造紙業占GDP比重四分之一,帶來的污染卻是痛中之痛
兩難之下,富陽造紙業壯士斷腕——
百余造紙企業年底前關張
若問富陽的特產是什么,老底子杭州人冒出的第一個念頭,一定是“紙”。
富陽的造紙業不僅歷史悠久,而且產業規模龐大。對于地處錢塘江上游,擔負著保障杭州飲用水水源安全任務的富陽來說,造紙業是“清水治污”行動繞不過的一道坎。昨天,本報記者隨浙江省hb廳組織的采訪組前往富陽實地探訪,看看這些昔日重污染高耗能行業的整治提升現狀。
富陽板橋清園hb集團董事長喻正其總喜歡打趣自家企業污泥處理處置項目的“規模世界第一”。之所以“規模世界第一”,那是因為“其他地方根本產生不了這么多淤泥”。
事實上,富陽的造紙業一直在陸續升級中,尤其是2009年、2010年行業的低迷,促使許多企業尋求產業升級的途徑。而這一次,倒逼富陽造紙業再度進行產業升級,是每個富陽人對于黃公望筆下那青山綠水的追求。
GDP的四分之一
來自造紙行業
喻正其的這套項目系統,將污泥干化、焚燒發電、余熱造紙,再對灰渣進行利用。如今,它每天已經能產生60萬度電能和超過2000噸蒸汽,每年依靠污泥循環的發電量在2億多度。依靠這種處理模式,每年能節約土地200多畝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0萬噸。
但對于整個富陽造紙產業的排放,依然顯得不太夠。
“造紙這個產業吧,本來就費水費能,排放大量污水污泥,何況富陽造紙業還有點不一樣。”富陽本地人,幾乎人人都對造紙這個行業有點了解。而富陽每個造紙業的“圈內人”,更是深知富陽造紙業不同于其他地區的一大缺陷——
富陽的造紙,所采用的原料大多是廢舊紙品與塑料,而非原木漿,這讓富陽造紙行業的排放比其他地區大上很多。光污泥,每天就產生7000-9000噸——比杭州市區數百萬人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還要多。
雖然說排放的污染不小,但在經濟生活方面,造紙業對于富陽意義重大。富陽在2012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491.2億,其中1/4來自于造紙業;財政收入77.2億元,其中1/5來自于造紙業。
而在環境保護需求日益高漲的今天,對于這樣一個在地方經濟中重頭角色,將其趕出門外顯然并不合適,促進產業整體升級才是更好的辦法。
關停并轉:
累計關停近400條生產線
“目前富陽有237家造紙企業,但年產能只有278萬噸。一方面,這表示企業低小散的情況明顯。另一方面,也說明產業升級的空間很大!备魂杊b局局長李百山表示,富陽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從2005年開始,就一直在促進富陽造紙產業的升級。
至去年,富陽已經先后開展5輪造紙產業“低、小、散”淘汰工作,累計關停的小散生產線近400條,如今,富陽已只有237家造紙企業。而這237家,在今年已經有56家關閉重組、60多家確定即將進入關閉重組狀態——至2015年,富陽的造紙企業將只不到100家。
而這剩下的不足百家企業,也將一改以往“星羅棋布”的布局,集中到造紙園區內。
在行業整體升級過程中,富陽較大的一筆投資用在了產業集聚區的建設上,將春江、大源、靈橋“兩鎮一街”打通成立江南新區管委會。先后對江南造紙集聚區投入了50多億元進行建設,完善污水處理設施,鼓勵企業循環、清潔生產。
其中,以春南、清園、春江、大源、靈橋等五家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和三星、hb熱電、清園、永泰等四家熱電廠為中心,布局了多個造紙企業的集聚區塊,實現區域性污水的統一處理。這讓園區也不再是以造紙企業為核心,而是以5家大型污水處理廠為核心。園區企業的排污從此有了上限。
企業重組
并非“慘遭淘汰”
“也不能說是陣痛吧,雖然一些企業要因停產少賺不少,但對多數企業還是有好處的。”呂先生旗下的造紙廠在今年也進入了兼并重組計劃中,在他看來,原本“亂糟糟”的區域造紙業,可以因這次調整升級變得有序起來。而進行重組的企業也并非都是“慘被淘汰”:原本經營困難的避免了持續虧損,想要擴大產業的則避免了惡性競爭。
在靈橋鎮,目前保留有46家造紙企業,早年常有偷排現象,進去的水、排放的水、進入污水處理廠,常常是三個對不上號的數字。
如今,這46家企業已經和當地的新盈嘉污水處理廠通過單一管道連接,避免了偷排現象。但由于污水的COD(化學需氧量)濃度太高,處理能力約8噸的污水廠運轉效率吃緊,園區內依舊常有污水來不及處理而外溢的現象。
不過,這個新的園區核心——污水處理廠,在呂先生看來也比較滿意。
新盈嘉在今年1-9月就已經處理了污水1757萬噸,并對相連的造紙企業提供了持續采樣計量、公開數據的污水排放。呂先生直言,對企業來說,污水處理的成本是一個問題,但相較于在排污上得到公平與透明,顯然還是后者更為重要。
刷卡排污
水越臟收費越貴
新的政策嘗試也在不斷地推出。今年9月1日,富陽靈橋鎮的刷卡排污總量控制系統開始試運行。
新系統對每噸污水的基準收費為2元,但是對COD(化學需氧量)規定了下限,即每升污水不超過800毫克。一旦超過800毫克/升,污水的處理價就會在2元基準價上微漲;一旦超過1200毫克/升的上限,流量檢測器會將數據反饋到系統控制中心,閥門將被關閉,造紙企業會受到相關短信提示。
這種根據COD濃度定價的模式,也在逼著讓造紙企業從原先任意排放,轉變到增強廠區一級處理過程,從而節約成本。像富陽造紙業的龍頭永泰紙業,甚至已經自建了能夠日處理4.5萬噸污水的大型廢水循環系統。
這一系統改變了過去排污費單純依靠耗電量收取的模式,根據新盈嘉的統計,兩個月內,園區企業排入廠區進行二次處理的污水COD濃度已經從1800毫克/升降低到1100毫克/升。